王尽美:最早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
2024-01-16 15:28: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陪读生”一心想“换命”

1898年6月14日清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地主见山堂后院的一处偏房里诞生了一个乳名叫“仓囤”的男孩。这便是王尽美。乳名很朴素也很直接,就是希望经常忍饥挨饿的一家人能有满仓满囤的粮食。

王尽美7岁时,地主王介人为8岁的儿子祥儿设塾启蒙,想找一个年龄相当的人陪读。王尽美母亲立即托人去说情,并领着儿子登门相求。王介人因为跟王尽美同是王氏家族,又见他聪慧伶俐,就答应了。在王尽美陪读时,私塾先生张玉生按谱序给王尽美起名叫王瑞俊,字灼斋。学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课程,难得的读书识字机会为他日后走上不平凡的人生道路铺就了第一段基石。

后来,祥儿得急病死亡,学馆关闭。

不久,王尽美再到地主谋耕堂家为地主儿子春儿伴读,不到半年,春儿又暴病身亡。地主诬蔑王尽美是“穷命”,“克”死了他的孩子。王尽美非常气愤,发誓再也不为地主孩子陪读,从此在家劳动。

农闲时,他刻苦自学,酷爱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过年了,看到地主家张灯结彩,杀猪宰羊时,他便去问母亲:“地主家为什么那么富?”母亲叹息道:“人家命好,咱穷人命苦哇。”“那咱和他们换命行不?”

其母看儿子王尽美痴迷读书,想办法让他就读学费低廉的村塾,结果不久村塾又被废除。幸亏王尽美成绩优秀,新式初等小学的校长破例免除学费让他继续学习。

1913年,初小毕业后,王尽美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全免学杂费就读枳沟高等小学的机会。给他任教的王新甫老师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进步思想的教师。课堂上,王新甫经常慷慨激昂地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铁路风潮、武昌起义等故事,介绍有关书刊。这些重大事件与进步思想触动了王尽美的心,开始对政治书刊产生浓厚兴趣,感到社会的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萌发了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

1915年,王尽美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务农。这一年,由母亲作主,17岁的王尽美与大自己1岁的莒县东乡庙后村李氏成婚。

1918年春末夏初,王尽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园分校读预科。入校不久,王尽美就显示出超人的活动组织能力。在这里,王尽美的世界由此打开了另一扇敞亮的窗户。

真正使王尽美走上前台的是1919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五四运动。当时,王尽美被同学们推选为山东省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

据当时的人们回忆,王尽美身着校服,胸前斜披写有“还我河山”的白布条,站在街头慷慨陈词,不时挥舞拳头、手臂。他悲愤的情绪和雄辩的口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五四运动中,王尽美认识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邓恩铭,两人志同道合,结为好友。

不久,王尽美响应济南学联发出的外地学生回各县开展运动的号召,跟几个骨干一起回到家乡。在他们的策划下,诸城各学校开展了反日救国运动。为更好地发动群众,他和县城里的几位教师一起编写了易学易记的歌曲《救国五更》《国耻记》《高跷段》《打花棍》等。他来不及跟久别的亲人嘘寒问暖,就一刻不停地跑到诸城城里,到各个学校串联同学,又到枳沟母校进行演讲宣传。

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正好代表山东学生去北大联系事宜,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在北大红楼拜访了神往已久的李大钊。两人相谈甚欢,王尽美当即提出加入研究会的愿望,李大钊非常高兴,当场让他填表,于是王尽美就成了该研究会的第一批外埠通讯会员之一,并得到了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

加入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尽美更频繁地往来于北京与济南之间,刻苦攻读所能找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

10月1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出版刊物《泺源新刊》创刊,该刊是以介绍新书刊、宣传新思想、揭露社会陋习、批评旧教育、倡导教育改革为宗旨的进步报纸。王尽美、邓恩铭都曾在该刊发表过重要文章。

11月,王尽美联络进步学生邓恩铭、王志坚等11人在济南商埠公园发起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并任主编。励新学会会员王景鲁曾回忆说:“励新学会的会址,是在齐鲁书社内,那儿有新书可读(如《新潮》《新青年》等),也常请学校名教师、社会名流到会演讲。”在此期间,王尽美的思想也产生了飞跃性进步,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王乐平跟陈独秀相识,彼此间有通信联系。陈独秀在上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时,曾致函王乐平,约他在山东组织共产党。王乐平虽说是进步的开明人士,却不愿加入共产党,更不愿出面组织山东共产党。他把此事转交给了他的远亲、同乡王尽美。

1921年初,经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帮助,王尽美发起组织成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毛泽东口中的“王大耳”

1921年6月,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收到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有关召开中共一大的通知,通知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会。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经过讨论,决定推举王尽美与邓恩铭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不久,王尽美与邓恩铭又收到上海组李达汇寄的旅费。

正当他俩准备南下的时候,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张国焘去上海路过济南,王尽美便约集了8名济南共产党早期成员在大明湖的游船上与之畅谈了一天,就建党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王尽美与邓恩铭搭乘火车南下,奔赴上海,是外地抵沪较早的代表。

在上海博文女校,王尽美被一阵浓重的湖南口音吸引住了,旁边的人告诉他那是毛泽东。王尽美与毛泽东有着相似的经历:成为革命者时都是师范毕业生,都是农民出身的代表。25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道:“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

中共一大开幕后的第二天,王尽美代表济南早期党组织汇报了组建的过程,并对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年纪较轻,但他举止从容不迫,充满朝气。

会议的最后一天,迁到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王尽美不时为代表们撑船使桨。为了会议的安全,代表们带着乐器、麻将牌,以游客的身份作掩护,王尽美用笛子为代表们吹起了《渔家乐》《步步高》等乐曲,受到代表们的好评。毛泽东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王大耳朵同志,你可是多才多艺啊!”

会议期间,王尽美逐一拜访每个代表,热情地跟他们交谈。在住房里,在餐桌上,在女校的院内,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们求教,跟他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他的虚心好学和追求真理的执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汉代表陈潭秋1936年在《共产国际》刊物上发表的回忆中共一大的文章中写道:“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王尽美同志、邓恩铭同志,王、邓两同志那时是两个最活泼的青年,后来王同志在努力工作中病死了……”北京代表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一大前夕,他路过济南时,王尽美“约集济南的8个党员,和我聚谈了一天。他们向我提出许多问题,不厌其详地要我讲解。他们一面听,一面记录要点,并商谈如何执行的方法。王尽美参加一大时,仍本着学习的精神贪婪地阅读有关材料,有时且向到会的代表们请教。”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加坚定了他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革命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他改名叫王尽美,并写了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王尽美回到山东后,为了避开校方的视线,常常是白天在校内工作与学习,夜晚翻越校墙到外边活动。但时日久了总难免走漏风声,学监徐禹臣为首的一班人觉得他是“危险分子”,处心积虑地想开除他。

1921年冬天,王尽美在学校壁报栏内发表了一篇题为《饭碗问题》的讽刺文章,直接揭露徐禹臣以办教育自诩清高,实则专事钻营、唯利是图的伪善面孔。被以“不务正业和破坏校规”为由开除学籍,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不过,他并未离开学校。有时白日不便就晚间来,抑或越墙出入,在他的帮助下,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们建立起了党的组织。这一时期,王尽美还创办了一个半公开的学术研究团体——平民学会,以研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由于王尽美的宣教发动,第一师范的大部分师生都成了平民学会的会员。王尽美与广大师生亲密无间,因他长着一对特大的耳朵,同学们都亲昵地称他为“王大耳”或“王大耳朵”。王尽美每每面带微笑,幽默地说:“我的智慧和才思,都在这一对大耳朵里呢!”

拉胡琴的“播火者”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9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为期5天的扩大会议。据罗章龙在1969的回忆,王尽美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同年八九月份,在国际代表的建议下,中央在上海召集了各级(各地)代表会议……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工人运动的机构,即劳动组合书记部。”在1978年的回忆中,罗章龙说:“1921年某月,中共中央召集各地代表,在国际代表建议下,在上海开会。毛主席和我都参加了。会议做了决定,决定在湖南、湖北、广东、山东、北方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书记部主任是毛主席;湖北书记部主任是林育南;山东书记部主任是王尽美。”

1922年1月,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他回到济南,积极贯彻大会的精神,广泛宣传苏俄,努力推进山东革命运动的发展。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建立,他任组长。6月,根据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正式成立,王尽美任主任。

7月9日,复刊《济南劳动周刊》,易名为《山东劳动周刊》,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王尽美在革命运动时写的《长江歌》《赠友人》《无情最是东流水》等诗,曾登载在《山东劳动周刊》上。

1922年6月18日,铁路大厂工会正式成立,王尽美代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发表祝词,称工会的成立为山东劳动界带来了曙光。后来,经王尽美提议,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并入北方分部,他担任北方分部副主任兼秘书。

7月,王尽美被中共中央调往上海,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制定了《中国劳动法大纲》,并发起了请愿运动,要求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通过《中国劳动法大纲》。这个《中国劳动法大纲》实际上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行动纲领。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邓中夏等请愿书》上签字的就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王尽美”,这是迄今为止王尽美使用“王尽美”这个名字的最早文献。后来王尽美还曾经以“尽美”为笔名撰写了不少文章,慢慢地他开始使用王尽美这个名字。

同月中下旬,王尽美与邓恩铭又以山东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住一室的罗章龙对他的印象是:“很有抱负,谦虚好学,诚挚亲切”“生活极其简朴”“生平行谊,重研究务笃实,宣传与组织均为其所特长”。

二大后,党中央派陈为人到山东指导工作。8月,在陈为人指导下,中共济南支部建立,王尽美任支部书记。

9月,王尽美被调赴中央和邓中夏一起负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当时,他以劳动组合书记总部特派员的身份组织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随后,又参与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和开滦五矿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3年1月,王尽美任京奉铁路总工会秘书。一个月后被严密监视他行为言论的反动当局逮捕,后经工人兄弟营救获释。因敌人通令缉捕,中共中央于1923年2月调他重回山东,负责党的领导工作。这年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任书记,负责领导山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是年秋,他曾一度复往北京,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营救“二七”大罢工中被捕的同志。

1923年10月,王尽美任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推动下,中共济南党组织先后发展为支部、地执委,并派党员赴青岛、淄川、青州等地从事工农运动和建党建团工作,把革命的火种撒向齐鲁大地。

每有空闲,王尽美就去闹市区或者大明湖畔演讲。他常常一袭月白长袍,言语亲切,所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引得许多人围观。王尽美还会用《苏武牧羊》的老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谣,四处弹唱:“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有一次,王尽美从天津到济南,特意去乘坐最便宜的闷罐车,因为那里多是中下层民众,他一路宣讲革命道理。每到一站,有人上有人下,他就一遍遍反复讲,吸引了一拨又一拨乘客,把革命火种播撒一路。讲累了,就拉一阵随身携带的胡琴。久而久之,闷罐车变成了他最主要的革命宣传阵地,最广泛地接触无产阶级、劳苦大众。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王尽美遵照中共三大的决定,于10月5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与山东国民党著名人士王乐平一起酝酿改组山东国民党的问题。

1924年1月,王尽美、王乐平等6位山东代表去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尽美抵达广州,同日抵达的还有湖南代表毛泽东、夏曦、袁大时和北京代表张国焘。会场上,王尽美的座号为1排3号,离主席台最近。

会后,王尽美回到济南,向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传达了会议精神,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积极帮助国民党在山东建立基层组织,同时吸收国民党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

10月,冯玉祥在北京囚禁曹锟、改组内阁,把自己的部队改称国民军,电邀孙中山立即北上。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了对内推翻封建军阀,对外推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并号召召开国民会议。

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下榻张园。12月19日,王尽美等4人拜访了孙中山。此时,58岁的孙中山已患肝癌,26岁的王尽美患上了肺结核病。当时参加会见的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王哲回忆说:“我们到了天津后,要求见一见孙中山。孙中山先派人来接谈,之后,他在国民饭店分别接见我们四个人。因王尽美同志1924年1月到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与孙中山相识,所以,孙中山首先接见了王尽美同志,并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的谈话。据王尽美同志回来说,孙中山先生特别关心冯玉祥倒戈、直系溃败后的北京局势。王尽美同志与孙中山谈了山东国民会议运动的情况。孙中山先生以他个人的名义委派王尽美同志为国民会议宣传员特派员,并授予了盖有‘孙文之印’的委任状。”王乐平侄子王蔚明回忆说,孙中山还给了王尽美100元的活动经费。其时,他们4人都被孙中山以个人名义委派为特派员,回山东宣传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工作。

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他的病情越加严重,多次咳血昏倒。

王尽美的长子王乃征是1919年1月出生的。由于有一位职业革命者的父亲,父子之间真的是聚少离多。仅有的几次相聚,对于年幼的王乃征来说都是很模糊的。

在王乃征生前的记忆里,父亲个子高高的,很少回家,回来后也总是往外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我常常要到村里的学校叫父亲回家吃饭。”“那时,父亲因为在外读书,思想活跃,每次回到家里总要去村小学找老师们说话,一说就是很长时间,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因为年纪小,王乃征并不知道父亲与老师在交谈些什么,多年以后他才明白那是父亲在与进步师生交流思想。快到吃饭时,母亲才让王乃征去叫父亲。“因为父亲个子很高,我总是围着他的腿转,直到他与老师说完话后才一起回家吃饭……”

1925年8月,病危期间,王尽美没有与人讨论自己的病情,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委负责人面前口授遗嘱,交代未竟之业。吃力地讲完最后一个字时,冷汗已经湿透薄薄的衣衫。随后,他过目确认,并按上手印。

8月19日(农历七月初一),积劳成疾的王尽美永远闭上了明亮而睿智的眼睛。

王尽美的红色基因被一代代后人所继承,他的儿子、孙子、曾孙等都先后紧随他的足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上继续不息地奋斗向前。

1977年,王尽美故居被山东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9年9月,王尽美被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余玮)

版权所有 中共永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永春县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601649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电话:0595-23882166 联系邮箱:21031271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