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泉州华侨孝廉故事】梁披云梁灵光:豪杰兄弟共筑家国梦
2020-03-15 15:33:32    来源:泉州晚报

 

    人物名片

    梁披云(1907年—2010年),祖籍福建泉州永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侨领。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曾任澳门归侨总会主席,厦门大学名誉教授,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华侨大学副董事长,黎明职业大学首任董事长兼校长等职。

    梁灵光(1916年—2006年),梁披云胞弟,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四军儒将。历任厦门市长,福建省副省长,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成长于乐善好施的儒商家庭青山绿水怀先贤,旧交聚首忆往昔。1月18日,在寒风中,包括梁披云之子、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梁叔螭,梁灵光之女、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司司长梁丹在内的全国各界人士,共聚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见证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开馆,共同缅怀两位青史留名的爱国侨领。梁披云、梁灵光是相差9岁的同胞兄弟,两人的父亲梁绳基,是清末的秀才,却立志当一名新学传播者,从福建全闽法政学堂毕业后,执教于永春梅峰书院。两年后,因目睹战乱与苛政,决定弃教从商。经商中,他为人忠厚诚信,深得伙伴拥戴和客户支持,所创办的“金泉兴”成为永春县四大商行之一,商业网点从永春发展至泉州、厦门、福州、上海等地。1923年,他还到马来亚柔佛投资开发数千亩橡胶园,成为“永春县到上海和海外投资的第一人”。

梁披云(中间坐着)到黎大建设工地考察

    达则兼济天下,梁绳基经商有成后不仅帮村民缴纳苛捐杂税,开设“平粜局”,创办“进化小学”(今永春县吾峰镇南阳学园前身),捐白银千两给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盖教学楼等,还花3000两白银从土匪手中赎回被绑架的村民。可惜,正值壮年的梁绳基不幸患病逝世。其妻潘密独自撑起家庭,抚养当时仍在世的6个孩子。虽然家道中落,但善良的潘密与丈夫一样乐善好施,“哪怕家里只剩一斤粮食,她都会拿出半斤借给村里的穷人。”梁披云的堂侄梁寿山回忆说。这个乐善好施的儒商家庭,走出了被誉为“梁氏双豪杰”的梁披云、梁灵光兄弟。尽管他们人生路径不尽相同,但都选择了一生以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为己任。

    终生投身爱国进步事业梁披云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会7种外语,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造诣高,享誉海内外。生逢乱世,他没有独善其身,而是终生投身于爱国进步事业,为抗日救国,被通缉,被关进牢里,还曾遭暗杀,两次被驱逐出境,一生颠沛流离。梁披云爱国报国的种子,在大学时期开始萌芽。1924年,他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第二年“五卅惨案”爆发,他积极参与宣传反日活动,声援上海工人罢工,并南下闽粤进行爱国宣传。

    很多人21岁时还在迷茫徘徊,而21岁的梁披云已参与创办黎明高中并担任首任校长。1928年下半年,避难到泉州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倡议泉州创办一所平民高级中学。随后,地方民主人士许卓然、秦望山发起创办黎明高中,公推梁披云负责筹办并主持校政。梁披云主政黎明高中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反日救国活动,举办民众夜校,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军阀豪绅欺压百姓等社会活动,该校成为当时泉州爱国民主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

    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梁披云应爱国将领、时任福建省主席的蒋光鼐之邀,先后出任惠安县长、永泰县长及兴泉省顾问。当时惠安形势复杂,社会问题多,他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上任3个多月,解决了两大社会难题:一是将地痞流氓法办入狱,二是解决了长期困扰惠北的两大宗派械斗问题,受到广大民众爱戴,获赠“政通人和”牌匾。

    黎明高中因为揭露当时的黑暗统治,1934年遭当局勒令停办,且由于参与了蒋光鼐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梁披云被国民党通缉,只得应南洋好友邀请,南渡马来亚,在吉隆坡尊孔学校任教。

    流亡没有击退信仰,此后的6年间,在海外,梁披云不断受到当地殖民政府的刁难,只得被迫辗转于各地,但他走到哪里,学校和报刊就办到哪里,传播进步思想和爱国思想,声援抗战、弘扬中华文化。

    1940年4月,梁披云参加陈嘉庚率领的南侨回国慰劳团。返马来亚后,遭柔佛政治部拘禁4个多月,在陈嘉庚等人的多次交涉下才被释放。1942年,马来亚沦陷后,他辗转回重庆。次年,他应朋友之邀回福建,因为他在海内外的声望,国民党任命其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书记长。1944年—1949年,他先后出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国立海疆专科学校校长和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深受国民党“器重”的梁披云,却丝毫不珍视自己的“前途”:在海疆专科学校多方保护革命力量,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活动;在教育厅厅长任上,暗中支持1948年夏“福州四院罢教、罢课、罢研、反饥饿斗争运动”;1949年,他因参与推动省参政会反对国民党征粮,被列入国民党特务暗杀名单,只得潜赴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再次走上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他仍无怨无悔。梁披云之子梁叔螭回忆说,小时候,父亲每晚都会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里的忠义故事。有空会带他们到当地的华侨公会看中国电影,告诉他们中国是怎么样的,要爱国,要有家国情怀,“父亲全力资助逃亡到海外的革命者和研究华侨关系的学者,有时还会把人接到家里住,甚至一住好几年。有些客人,不仅我们这些子女不认识,连我母亲都不认识。”

    在全世界 “传播春天的种子” “我一生有很多机会,或步入仕途,或成为商界名流,但是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掉。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教育的落后,中国的崛起寄望于教育的振兴。”梁披云除了受父亲的影响,求学期间陈嘉庚、李光前翁婿倾资办学的高尚情怀也对他影响深远。此外,于右任、瞿秋白、郑振铎等名师平民化、生活化教育模式也给他很大的启发,坚定了他“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理想。他将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和家乡的教育、慈善公益事业,从南洋的多所中学到国内澳门的澳门大学、澳门福建学校,故乡的南阳学园、黎明高中、黎明职业大学、华侨大学及省内的福建音专、海疆学校、厦门大学等,无不倾注了他大量心血。

    梁披云(左一)拄着拐杖实地勘察黎大新校址

    梁披云不仅倾资办学,还广泛发动华侨募捐,他提出“思本、爱本、固本”的倡议,号召海外侨胞捐资兴学,得到海内外乡亲积极响应,李尚大、梁良斗等一大批侨胞纷纷将大量侨资寄回国兴办教育。“他一接到学校的求助,就跑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找华侨募捐,我和姐姐们有时会开玩笑跟他说,你不要太经常去找人家,不然人家看到你都要跑了。”梁叔螭的妻子说,每次梁披云都会认真回答:“没关系,该去我就要去。”梁披云40多岁便患有风湿病,虽然身体不好,但他60多岁在奔走,70多岁、80多岁还在奔走,家人不忍心便一再劝他,他始终没有停下。

    在梁披云长达70多年的海内外办学史上,黎明教育群,是起点,也是终点。1981年,已经74岁的梁披云,广泛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黎明学园,尘封50年的校史再次续写。三年后,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77岁的梁披云再次充当起黎明大学发展的引路人。

    拄着拐杖爬山选校址,顶着烈日考察学校建设,远赴海外募集基金……能给的、能做的,他都毫无保留。直至年逾九旬,他深感有心无力才将这副担子交给弟弟。2000年至2006年,梁灵光接过哥哥的接力棒,担任黎明大学董事会第三任董事长。梁灵光同样付出了全部心力,他女儿梁丹说,父亲临终前没多久,身体很不好了,在病床上心心念念的还是黎明职业大学的事,他们劝他别管了,但他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担子,他交代我要全力做,而且事关家乡教育,我不能放下。”

    智勇双全的战场儒将当哥哥在兴学救国的路上砥砺前行时,弟弟也在抗日救亡的路上奋不顾身。1934年春,还在上海就读高中的梁灵光,就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组织读书会争取进步学生,参加游行集会,支援工人大罢工,后因身份暴露被学校开除。 1936年,因为参与“一二·九”学生运动和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活动,梁灵光被当局监视,只得逃亡到马来亚投靠哥哥,在尊孔学校任教。其间,他组建了“华侨抗日救国会”“左翼作家联盟”和“雪兰莪邦反帝大联盟”,在海外继续为抗日救国奔走鼓呼。

    梁灵光(前排左一)陪邓小平在广东考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这个海外游子再也无法平静地生活下去,于是决心投笔从戎。”全面抗战开始后,梁灵光辗转来到苏北,组建“江苏省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在苏中敌后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剿、反清乡”斗争和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底,时任南通县县长的梁灵光,只带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深入虎穴,兵不血刃接管南通县,写下“孤胆英雄闯虎穴”的传奇故事。此外,奇袭海门县城茅镇,通州县伏击战……1941年—1942年,梁灵光率领南通警卫团与日伪军作战20多次,屡建奇功,受到上级嘉奖,智勇双全的梁灵光,被时人称为“儒将”。

    解放战争爆发后,梁灵光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建战役等大小战斗数百次,立下赫赫战功。

    开拓进取的改革先锋梁灵光既是战场上的悍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闯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时代需要他转变角色,他便卸甲从政,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急先锋。担任厦门市及福建省领导期间,梁灵光为厦门市恢复生产以及福建工业、交通建设和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福建地方工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文革”后,梁灵光任国家轻工业部部长,负责轻工业部的重组工作,积极推进拨乱反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探索新的生产流通体制,调整“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大力发展轻工业。

    1980年,梁灵光受命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省,历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他敢为人先,开拓务实,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步伐,主管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创办工作,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率先提出“大、中、小”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构想,并积极推动“小”珠江三角洲的建立。他主政期间,广东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东经济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道。

    梁灵光(中间正面立着)考察广州龙门县

    梁灵光在花大力气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竭力改善民生。当时广州有2万多“疍民”,世代没有房子住只得以小木船为家,不仅不安全,还得到很远的地方肩挑生活用水,苦不堪言。梁灵光了解情况后,协调铺设自来水管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并由政府投资建房,把他们迁到陆上居住,结束了“疍民”世代浪里漂泊的辛酸史。

    至孝至诚的谦谦君子除了有同样浓厚的家国情怀,兄弟俩还都十分孝顺谦恭,身居高位却从不摆架子,待人永远谦和有礼。曾长期担任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党支部书记的梁开河说,梁披云无论到哪里,有母亲喜欢吃的东西,都会买下来,回乡的时候带给母亲,每次都带很多,而且知道老人行动不便,每次回来都会带母亲到城关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

    “梁灵光成绩很好,却没有上大学,因为临近高考时,他接到妹妹的消息,说母亲患肺病,他便放弃学业,从上海回来照顾母亲。”梁寿山回忆说。梁丹说,父亲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她和姐姐小时候连父亲的面都难见上,但如果祖母与他们同住,无论多忙,父亲下班第一时间就是去看望她,陪着聊聊家常。

    梁披云的书法造诣高,慕名求字的人很多。梁丹回忆说,伯父80多岁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许多人慕名求字,“包括宾馆的服务员、驾驶员等,他都认真给人家题字。”对此,泉州侨办原副主任、黎明职业大学董事会秘书长郑金树说,梁披云待人非常和蔼谦和,无论求字的人是谁,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有空,他都有求必应。外界都知道他的字价值不菲,他曾跟郑金树说:“给钱我就不写了。”

    与梁灵光有过接触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非常温和谦恭的人,待人和气真诚,广东人民赞颂他是好省长、平民省长。

    清廉正直襟怀淡泊梁氏兄弟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都清廉正直、节俭朴素。梁开河说,无论是哪个时代,每次回乡,梁氏兄弟都要特地交代村干部,吃的一切就简,“芥菜饭、大麻笋和排骨汤就足够了。” 梁叔螭说,因为父亲长期致力于文教公益事业,家人生活并不宽松,有时甚至堪称拮据。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生活费时常无法按时寄到,他靠奖学金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只要学校有需要,他都很大方。家里木地板要打蜡,他舍不得花钱请人,两个老人家趴在地上自己打蜡,说能省则省。”

    “上世纪60年代,我有一次去省里办事,顺便去找梁灵光。他当时是副省长,敲门进去,我发现他拿着破短裤在缝补,还过着革命战争时期的生活,真的难以置信。”梁开河哽咽地说。对此,梁丹表示:“我父亲一生都保持着这个习惯,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穿,他穿里面的衣服很多都有补丁。”

    梁丹说,即便后来国家经济发展得不错了,父亲还是会把洗澡水接下来冲厕所,夏天也几乎不开空调。早些年为了省电,他夏天晚上经常在阳台加班,拿着蒲扇驱赶炎热和蚊子。在女儿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他从未给她们谋过福利,他反复交代:“要努力工作,听党的话,听从组织的安排。”

    梁灵光为人廉洁正直,他曾兼任暨南大学校长8年之久,其间苦心孤诣筹划发展,为暨南大学的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暨大老教授潘亚暾说:“他从来没拿过暨大分文工资和任何津贴。”

    专 家 点 评

    ■ 刘以榕(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梁氏兄弟,泉州侨乡翘楚,教育家、爱国侨领,侨界儒将、改革先锋,兄弟俩的人生格局与社会贡献已经超越个人的拼搏与奋斗,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与发展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百折不回,殚精竭虑。兄弟俩成为在闽、粤、港澳以及海外各地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这是泉州作为著名侨乡的骄傲。泉州侨乡的文化浸润、质朴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兄弟俩奉献国家的义利观、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哥哥热爱教育事业,情系华侨大学,创建黎明职业大学,学生遍布海内外;弟弟勇于改革,发展经济,惠及百姓,彰显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情怀,彰显了爱国、敬业、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兄弟俩堪称清正廉洁,朴素节俭,胸怀坦荡、忠勇大义的典范。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市委统战部、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市海外联谊会泉州晚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庄志阳 苏敏/文图片由黎明职业大学、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提供

版权所有 中共永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永春县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601649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电话:0595-23882166 联系邮箱:21031271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