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近日,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妇联等单位联合在全县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我县孝廉文化资源,收集典型孝廉人物及其事迹,提炼孝廉文化精神内涵,打造永春孝廉文化品牌,营造行孝治家、崇廉尚德的良好社会氛围。现桃源清风微信公众号连载报道各乡镇孝廉人物及其典型事迹。
郭景云,1891年8月出生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自幼随父学医识药,在医学方面颇为用功,逐渐成长为一名乡村医生。1929年8月,朱德军长带领红军第四军第二、三纵队从闽西经漳平、大田进驻福鼎修整,郭景云发挥专长,热心救治红军伤员,留下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在郭景云的老家,郭家的子孙们正围在一起聆听郭景云和红军的故事。在郭鸿明的记忆中,爷爷郭景云以及村里人和红军亲如一家。
1929年8月,朱德军长带领红军第四军第二、三纵队从闽西经漳平、大田进驻福鼎修整。这年郭景云38岁,在乡里很有声望,热心的他发动乡亲们帮忙,一起医治伤员,照顾伤员的饮食起居。
后来为了红军的安全,郭景云采取分散安置。并带领乡贤们组成临时医疗小组,不分昼夜,奔波于伤病员安置处之间,竭尽全力医治伤病员。他还给红军和村民们传授基础医学知识,学会辨识常用中草药以便不时之需。
朱德军长在临行时将几十名伤病员留在福鼎村,托付于郭景云。在郭景云和乡亲们的精心医治和周到照顾下,这些红军伤病员身体很快得到恢复,陆续归队。1930年,郭景云带头加入由留守山区革命的红军战士曾四祥组织的红军游击区农民自卫队,1948年,农民自卫队员大部分转入永德大游击张连部大队,郭景云医生也转入该队伍。他一边参加抗争,一边救死扶伤。
解放后,郭景云回乡继续行医,且把珍藏多年的朱军长赠送的法兰西铅笔献给福建省革命博物馆。1980年1月,这位红军的贴心人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