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近日,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妇联等单位联合在全县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我县孝廉文化资源,收集典型孝廉人物及其事迹,提炼孝廉文化精神内涵,打造永春孝廉文化品牌,营造行孝治家、崇廉尚德的良好社会氛围。
刘应望,字思严,号仰恬,永春桃源里(现湖洋镇桃源村)人,出生于明朝嘉靖戊戌年(公元1538年)。因其母梦月入怀有孕,故取其名。
刘应望像
少年时,刘应望曾在村中灵山佛寺中勤奋读书。每天天刚亮就起床,随后在寺内或树林里读书,诵读声响彻整个山谷。他自幼聪明绝顶,一览成诵,没多久就读完了诗书经典。据《桃源刘氏族谱》记载,刘应望“天资聪悟绝人,一览辄成诵,日记数千万言,终身不忘。”乡中父老对他勤奋苦读很赞赏,都寄望他能早日考取功名,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为乡里争光,为门户添彩。他不负众望,在明朝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中了进士。在同科举士的诗词全文答辩上,他对答如流,很受朝廷欣赏,被委任江苏省吴县知县。到任后,他全心投入工作,清理案卷,下察民情,凡事谨慎,不多久,把前任积案处理得有条不紊。
刘氏宗祠
他为官严正,有错必究。有一次,他在案卷中发现举人赵用贤被人诬陷无故入狱。他立即仔细调查,了解真相,为赵举人辩白了冤情。后来,赵用贤中了进士,感恩刘应望,以其为楷模,终成一代名臣。因这事百姓奔走相告,说吴县来了一位清官。消息一传到应天巡抚大人海瑞那里,海青天随即召见,对这个年青县官的胆识、魄力很是赞赏。又因他在吴县全力配合海瑞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深受海瑞器重。有一次,海瑞在应天府衙开设“清廉宴”,席上没有珍馐美馔,唯有青菜、白水,以此警示下僚属吏要清正为民。刘应望被安排坐在“清廉宴”的首席,可见海瑞对他的清正廉洁青眼有加。
刘应望历任之处,“俱励清操,有异政,律法比例,诵之如流”。他的严正清廉受到上司的青睐,不久把他升为安徽省池州府同知。过了没多久又提升为刑部郎中,担任高级官员。可是,由于他生性秉正耿直,处事从不讲情面,总以法律为准绳,从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故而在当时的官场里,得罪了权贵,被降职改派到河北省大名府做了一名通判。可他从不后悔,他认为朝廷命官不论大小,都应该廉明清正,才能称得上民之父母,所以仍以海瑞为楷模,保持一贯的严谨作风,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当时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申时行是吴县人,深知刘应望的清名与干练,也为他一直未得升迁大展所长而叫屈,对他的冤案作了甄别,肯定了他政绩,于是举荐他出任广州府知府。
广州地处海滨,省内豪强多以此地作巢穴,为非作歹,历任知府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因而积案如山,民怨载道。刘应望上任后,昼则微行察访,夜而披阅案卷,洞悉其奸,一一予以揭破清除。一时地方平静,农商发展,趋于一派繁荣景象。
万历十八年(1590年),东南沿海先是旱魔作祟,继而暴雨成灾。当时,他一面上表奏请组织平粜,一面组织生产自救。两台(布政使和按察使)却见死不救,竟然决定停止平粜。一时民间饥殍载道,他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多次上疏朝廷,竭力为民请命,未得获准。他忧愤填胸,加之积劳成疾,于是辞官返乡,不久就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病逝。据传,后来他又被任十三省巡案,但由于他已心力交瘁,没去上任。
刘应望辞官告归时,随身行李只有图书数卷。著名隐士黄克晦闻知此事,为其清廉而感慨有加,特地绘一幅《琴鹤自随图》,赠与刘应望。“琴鹤相随”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宋代有“铁面御史”之称的赵抃的故事。赵抃被贬为成都知府时,“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宋史·赵抃传》)。刘应望一生行迹与赵抃相似,其清廉之名亦是百代留芳,用黄克晦的《琴鹤自随图》来评价刘应望,可谓恰如其分。(作者|桃源乡讯记者陈博文 通讯员|刘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