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勤政爱民、清正廉明的好官,往往被称为“循吏”,得到百姓的拥戴,名扬青史。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百姓口碑。泉州古代民间传唱的称赞清官廉吏的歌谣,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早在唐朝天宝年间,当时的泉州为清源郡,薛昱担任太守时,以清德著称,郡人为之歌云:“郡号清源,官有清德。”这大概是泉州最早称颂清官的歌谣了。
北宋年间,蔡襄两次担任泉州知州,除了造洛阳桥,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此前晋江人王言彻知漳州,命人自漳州至泉州种植夹道松(实际上为榕树,当时闽人称榕为松),使过路客商减轻炎日酷暑之苦。蔡襄继之,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形成一条自福州大义渡至泉州、漳州,绵延闽地南北的林荫大道。民众用两首歌谣来称赞他的功绩:“道边松,大义渡至漳泉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荫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同,委蛇夭矫腾苍龙。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长清风。”“洛阳桥,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冲冲往来乘仙颷。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考之溱洧功何辽,千古万古无倾摇。”前一首歌谣,后来有人将其简化为:“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广东归善(今惠州)人叶春及任惠安知县,上任时仅匹马单骑,任内政绩斐然,“民爱之如慈父”。百姓编唱歌谣,称美他的清廉和贤能:“叶君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五风十雨”语出汉王充《论衡》“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叶春及因性情耿介,清正廉明,得罪不少权贵,自知不能久任,于是决定挂冠归隐,先遣其妻子和孩子回归善。他离开惠安时,只带着一担轻轻的旧衣服。惠安百姓数千人送出郊外,设祠立碑,以念其德。从此在惠安民间又流传着一句民谣:“三年县令,二箱行李。”就是传颂叶春及的。
湖南宁乡县人周堪赓,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任永春知县,“宿弊尽革,讼庭晏如”,邑里有“十词九免供”之谣。因其贤能,一度被委派署理惠安知县。由于只是代理,时间不能长久,惠安百姓感到可惜,歌云:“安得两周公,惠永俱蒙休。”意思是说希望能有两个周堪赓,使惠安和永春两县的百姓都能得到福荫。周堪赓后来任至南京户部尚书。
当然,也有在外地当官能够造福于民的泉州人,也得到百姓的称赞。如:南宋德化人苏洸,知广东雷州,百姓欢迎,歌曰:“苏使君,来何晚?使我夜不寐,朝不饭。”明朝德化人林茂,知广东儋州,民爱戴若父母,为之颂曰:“茂林无虎豹,儋海有凤鸾。”(林联勇)